政府信息公开

湘阴县农业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来源: 农业局 发布时间: 2015-02-04 00:00 浏览次数: 1

  201522日)

  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紧紧围绕“三十工程”和全县党政负责干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科学谋事、依法办事、高效成事、廉洁做事”的工作要求,以粮食安全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品牌带动为突破口,以科技兴农为抓手,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1、集中育秧控直播。把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作为控制直播的重要抓手,全县集中育秧整村整建制推进村达50个,早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11500亩,可栽插大田23万余亩,其中机插育秧面积达680亩,可插大田面积5.5万亩,比去年增加2.9万亩。全县直播面积控制在早稻面积的10%以内,基本杜绝了晚稻直播。

 

2、全程机械夺高产。在鹤龙湖镇、新泉镇、白泥湖乡、湘滨镇、杨林寨乡等粮食主产乡镇开展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示范面积2.5万亩,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万亩。据统计,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达到522.2公斤,比全县平均产量462.8公斤增加59.4公斤;晚稻平均亩产达到525.7公斤,比全县平均产量489.5公斤增加36.2公斤。

 

3、稳控面积保安全。今年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9.9万亩,比去年增加 2.6 万亩,其中早稻62.5 万亩,中稻0.2 万亩,晚稻 66.8万亩,旱粮 20.4万亩,全县没有耕地抛荒、季节性抛荒和水稻“双改单”现象,双季稻比重达99.7%。全县粮食平均单产900斤,粮食总产13.5亿斤。在岳阳市“压单扩双增面”行动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推荐评选中,综合排名第一。

 

二、项目建设纵深推进。

 

今年来,全县引进农业项目30个,资金总额达1038万元。铺开各类农田水利工程9200处,完成大堤护坡5.48千米,衬砌渠道18.5千米,维修机埠320台套,环洞庭湖区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加速推进,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实施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项目,全县19个乡镇农技站应配备议器设备1140台套,实际配备议器设备 1158台套,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整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共计15万份,推广配方肥2.3万吨,施用面积75.5万亩,帮助农户每亩节本增收68.6,被省农业委员会定为测土配方施肥部级示范县;积极开展家庭农场培育扶持项目申报工作,全县申报的家庭农场共有种粮耕地面积9181亩,粮食播种面积18038亩(其中早稻8857亩,晚稻9181亩),粮食总产1291万斤,申请省财政补贴资金91.81万元。

 

三、产业发展持续强劲。

 

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管理。我局自3月上旬开始,对我县的省、市级龙头企业,严格按照《岳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进行监管,并定期抽查,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动态。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整合品牌资源,聚集各种要素向优势品牌集中,支持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等企业申报国家龙头企业,春云科技、双佳农牧、洞庭天润等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打响友仁米业、兴科米业、义丰祥、长康油脂等品牌,加快推进湘阴大米申报省级品牌,争创国家品牌。三是支持农企合作树立典型。按照“销加产”一体化新思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和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争创品牌。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思路,大力推进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认证。同时,严格执行认证制度,强化日常监督,规范品牌使用范围,巩固和扩大百里湖鲜水产走廊、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畜禽健康养殖示范片和特色湘菜示范片板块规模,使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呈逐年上升趋势。至此,全县已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0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7个、绿色食品41个、有机农产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

 

四、科技兴农展现新貌。

 

今年,湘阴县已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全国试点县,截止目前已举办基层农技员培训班6期,培训农技人员840余人次,发放学习资料2520余份,选派67名农技人员参加异地培训,8人进行学历提升,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投入培训资金266万元,培训农民5.3万人次,开展现场培训或指导2150场次,举办培训班810期,发放技术资料10.5万份,手机短信1万余条,咨询服务4200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80余名农技骨干深入全县80多个水稻集中育秧重点村开展技术培训150余场7260人次;组织全县100名技术指导员采取“一训十”的形式对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了10次以上以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水稻集中育秧等关键技术进村入户,辐射带动了全县12万多农户科学种粮,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优质率达90%、育秧抛栽比例达90%以上。

 

五、执法监管严抓不怠。

 

1、确保投入品安全。先后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12期次,并组织承办了由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湘阴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年湖南省农民法律知识竞赛决赛,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举办农资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8期次,培训人员达458人;发放普法书籍800本,印发宣传资料1.8万份;接待农民和农资经营者来访36人次,受理群众咨询638人次;抽样送检农资产品144个批次,其中:种子27批次、农药66批次、肥料51批次,检出不合格的种子5批次,不合格农药9批次,不合格肥料7批次;出动执法人员480余人次,检查农资网点568家,立案查处农资案件21件(其中种子5件、农药9件、肥料7件),违规农资64.2吨,货值金额38.7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60万元,维护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2、确保农产品安全。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全县19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按照机构、培训、制度、责任、工作“五到位”的要求,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并结合村组农业产业现状,组建了村组监督员队伍。二是夯实能力建设。全县19个乡镇均配备了农残速测仪、天平、恒温箱等检测仪器及办公设备,各乡镇明确了一名专职检测人员。同时,采取集中调训、以会代训的方式,分期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生产、诚信建设等培训班5期,全县监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三是强化监督检测。按照省市要求和年初制定的监测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地农产品开展了例行监测,检测结果记入生产者档案,作为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今年共抽检15次,抽取蔬菜样3200个,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

 

六、绿色防控成效明显。

 

今年,我县被省农业委员会定为全省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项目重点县,我局在新泉镇杨红、魏家、新洲等20个村建立融合推进示范区4万亩,主要推广抗性品种,实施深水灭蛹、田间种豆、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放置螟虫性诱剂、科学用药等技术,实现了农药使用高效低毒化、病虫防治规范化、农田生态多样化,控制了暴发性病虫的发生与为害,实现了农民节本增收,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今年,全局共印发病虫情报9600份、病虫入户通知单85万份,入户率100%。全县已建立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9个,全年全程承包和代治耕地面积31万亩,倡导绿色植保理念,示范带动全县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七、明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服务,严抓细管,确保我县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确保“一个安全”。

 

我县粮食生产工作已先后8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次获评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双季稻覆盖率及粮食单产水平相当高,在成绩如此显赫的基础上,粮食生产要高点护盘、高位爬坡,面临多重挑战。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逐年加大了粮食生产工作的奖励资金,而我县亦是产粮大县,70%的农民收入仍依赖于粮食生产。因此,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提振稳粮增收的信心,进一步坚定重农抓粮的决心,保障粮食安全。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2014年全县承包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327户,比上年增加233 户,承包粮食播种面积48.93 万亩,比上年增加1.59万亩,大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38%。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田流转到种粮能手和种田大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壮大农业生产。2015年,我们将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一是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编辑成媒体教学资源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将关键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集成化、简单化,编辑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纸,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二是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广大农民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民,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将农民上来学变为专家下去教,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种养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2、积极探索种植方式改革。

 

一方面受务农种粮收入不如打工、种田比较效益低,粮食价格相对固定,上升空间不大,劳动力成本以及农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基本倾向于直播,但直播受天气因素影响,风险较大,产量不稳定。另一方面,推广机械化种植,种植机械和育秧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总体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种植方式,一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是解决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明年,我们一是要积极探索试验,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消化吸收,总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低成本、操作简单、农民易接受的机插育秧、插秧技术规范、方法、要点,有效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生产水平。二是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宣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贴近机手和农民,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机具现场演示、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同时,结合科技入户、新农村建设宣传、购机补贴政策宣传等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向农民介绍机插秧补贴政策、技术和动态。三是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三户”为基础,建好示范点,设立试验对比田,以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四是培养壮大水稻机械化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跨区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有效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带动机手致富,使机插秧技术推广迅速深入民心,被农民广泛接受。五是以购机补贴为龙头,加大投入力度,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列入有关的项目计划中,积极争取多渠道的投入,如集中育秧补贴、病虫害防治补贴等,支持、带动农民购置育插秧机械,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3、着力办好高产创建示范点。

 

2015年,我们将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兴办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开展高产竞赛,切实推动粮食生产工作。一是组建工作班子。完善粮食高产创建领导班子和技术班子,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委员会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并安排粮食高产创建经费400万元。二是精心选点示范。按照“县办万亩片、乡办千亩片”的办点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办好15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2个部级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个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示范片在种植上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科学管水、统一专业化防治、统一机耕机收。同时,借鉴兄弟县市华容县的经验做法,着力办好公路沿线示范点,提升我县粮食生产整体形象。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制订早、晚稻生产技术意见,从局粮油站、植保站、土肥站及乡镇农技站抽调责任心强的技术员长期驻村,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全面推广高产优良品种、规范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机械耕种收五项核心技术,督促高产技术措施的落实。

 

(二)突出“二个调优”。

 

1、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一方面,我县农业以粮食、水产品和畜禽为主,受市场冲击大,藠头、茶叶等特色产业受市场制约,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15年,我们将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名、优、新、稀农产品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强力推进“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杨林寨合湖和洞莲蔬菜标准园、南湖干菜、石塘萝卜、樟树港辣椒、兰岭有机茶和铁香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提升湘阴品牌形象。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各种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扶持培植农民经纪人队伍,积极寻求与大市场、大超市的“联姻”合作,不断更新营销理念,改进经营手段,增强农产品流通活力,做大做强做响特色农业产业。另一方面,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截至目前,我县已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但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明年,我们将积极扶助长康实业、福湘木业等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整合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此外,继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产地认定范围,提高农业品牌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调优农产品品质。

 

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巡查监管与专项整治力度,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在原有基础上追加财政预算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工作的开展。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县财政预算,满足基层监管工作实际需要。二是加强督查考核。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乡镇绩效考核范畴,制定考核办法,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全县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包括全县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及商品农产品收储运主体。落实属地备案登记,强化各级监管人员职责,加大对监管对象的巡查监管与监督抽查力度。此外,通过在湘阴农业信息网设立举报电话、在农业局设立举报信箱以及新闻媒体曝光生产经营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等方式,鼓励群众及时反映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及农产品产收储运环节“假冒伪劣违禁超限”行为,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将农业标准转化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操作规程,以农户手册、操作卡等形式及时发放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大幅提高农业标准的入户率和使用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五是开展诚信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自律行为,完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量化考核与诚信评价,以星级多少来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诚信度,辐射带动全县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营造全县良好的诚信氛围。

 

(三)坚持“三个强化”。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扎实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计划投资2250万元,在新泉镇群建村、新开村、东河村、新泉村、新洲村、魏家村、杨红村,岭北镇芦花村、高湖村、柳江村和石塘乡齐心村、秃峰村建设高产稳产田1.5万亩,新建和改造渠道2.5万米,机耕路3500米,新建和改造机埠11处,加强农田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强化农业项目支撑。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依据本地优势,搞好项目规划,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工作责任,着力实施好已在建项目,以及即将下达的农业项目的协调、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农业部门自身实力和服务力。严格资金管理,积极做好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搞好项目对接,争取引进一批重大农业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3、强化农业执法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农业法律法规,狠抓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和大要案查处,坚持集中整顿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打击处理与引导行业自律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突击性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严厉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深入开展高毒高残农药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上下联动的办法,组织专门执法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打击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