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静河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规划

来源: 湘阴县静河镇 发布时间: 2022-01-20 14:35 浏览次数: 1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建引领,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圆满完成镇村两级换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顺利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镇党委、镇人大换届工作,基层“一门式”服务全域推进。二是深入开展党员“六双”行动。全员下沉一线,走进群众家门,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网格党小组屋场恳谈会,宣讲政策、收集民情、办好实事。三是着力加强镇村干部队伍管理。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考勤情况每周通报,作风情况随机抽查,绩效工资阶梯发放,严格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办法。修订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坚持“双月”量化考核机制,多措并举落实县委“1+4”文件精神。

2.有效治理了生态环境问题。一是突出问题整治。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核心,重点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禁捕退捕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实施“三四格池”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二是突出环境治理。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环境更加整洁靓丽。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增绿工程,特色化打造示范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3. 持续改善了社会民生福祉。一是集镇建设全面提质。积极推进麦湾线、石沙线集镇路段提质改造,集镇门店美化,统一标牌等工程。二是交通路网全面升级。公路养护、生命护栏工程、路灯全面改造升级、主干道十字路口安装凹凸镜,打通了关键节点的“断头路”。三是水利建设全面提标。除险整治险工险段2处,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2座,维修升级机埠2处。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保卡核查工作全面完成,民生底线全面兜实,危房排查全面推进,疫苗接种率达95%,教育基金筹措104万元。

4.稳健迈开了乡村振兴步伐。一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农田地块“三包一”网格化管理,守住耕地红线。二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湘阴县城乡一体化(湘江水厂)一期工程预计大面2022年元月完工。湾河学校2022年春季可投入使用。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同时,金兴公墓山、石沙线、麦湾线12公里提质改造等工程正在对接规划。三是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举办广场舞1场次,开展送文化进村等文体活动3次,评选最美婆婆、最美媳妇47人。

二、2022年工作打算

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中心任务,走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强镇、文旅活镇”的振兴发展之路,努力将静河打造成为产现代农业强镇、特色风情小镇、文明风尚美镇。

1.聚焦“十大引领性工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结合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为先,重点发展和壮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全力打造有底子、有市场的核心支柱产业。二是打造特色小镇。充分依托湾河古河道拓展乡村旅游资源,打造集水上运动、沙滩休闲、民俗体验、青瓷研学、农业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旅小镇。三是升级人居环境。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常态化推进“十无”整治,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提升人居环境新成效。四是建设农田水利。整合农业资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五是优化公共服务。全力支持和推动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工程,积极落实全县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提升镇村医疗卫生保障服务能力。

2.聚焦“群众获得感增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用心用情服务好群众。一是深化便民服务改革。推动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提质,“一门式”窗口升级。二是提升群众服务能力。引导和发动广大党员联户,为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帮群众化解纠纷矛盾,关心关爱群众。三是加大民生投入。重点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群众反映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民生保障体系。

3.聚焦乡村现代化治理,持续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厚植发展根基。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力、党员引领力,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一是持之以恒抓基层党建。抓实抓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加强支部“五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二是不遗余力抓队伍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落实县委“1+4”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好负责干部“四带头”全体镇村干部“四学四比四争当”活动。三是全面引领促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用好村规民约,发挥协会作用,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