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飞向北极|横岭湖上草青青,飞翔的白鹤像极了水墨画

来源: 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 2023-03-17 11:27 浏览次数: 1

矮围拆去,水乡风光重现,一群群鸟中稀客重归横岭湖;止猎退捕,渔民上岸安置,明朗山上小天鹅低头觅食……当人们把大自然还给鸟儿,才算是真正给了它们生命。

晨光熹微。3月14日早上7点,由潇湘晨报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的“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大型融媒体报道团踏上了第二天的旅途。

这天,报道团继续环洞庭湖的旅程,从屈原管理区出发,前往湘阴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慈场湖,以及沅江的明朗山,寻找候鸟的痕迹。

横岭湖

白鹤带着幼鸟在水域边觅食

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阳雀潭管理站里,还没遇上鸟儿,报道团先见到了“湖里精”——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夏玮。

“湖里精”这个外号由何而来?“因为他在湖里混了几十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随队专家周自然告诉记者。

“这个时候的青山岛已经没有什么鸟了。”没等记者对他抛出的这个坏消息感到气馁,夏玮话锋一转,指出一条明路,“我介绍你们去慈场湖,那里的鸟更多,但先要坐船半小时,再走路一小时,才能看到鸟。”

所谓慈场湖,则是从管理站乘船,沿着湘江向北行驶大约5公里后,位于左手边的一处洲滩,是除了青山岛外的一处位于横岭湖的观鸟点。枯水期的慈场湖,更像是一座人迹罕至的小岛。

甫一登岛,迎面而来的便是连绵苍翠的绿色草海,在江风的吹拂下起起伏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家一脚深一脚浅,在草海中寻路前行。

“看,白鹤!”不知走了多久,周自然放下望远镜,提着设备加快了步伐。

“在横岭湖越冬的白鹤在200只左右,(没想到)这次我(一下就)看到了19只。”他惊喜不已。

原来,白鹤比较孤僻,往往以家庭为单位活动。就算是集群,也看得出都是三三两两地站着。于是,也有人吐槽它们“只跟一个被窝的玩”。

在周自然的镜头里,记者看到,白鹤果然以家为单位,带着亚成鸟在水域边觅食。

“未成年的白鹤羽毛为棕黄色,这就是‘黄鹤’说法的来由。”周自然说,“古人还把白鹤称为‘黑袖鹤’,因为它们站立时将黑色羽毛的翅尖羽藏在下面,飞行时才会展露出来。”


澄澈天幕上,飞翔的白鹤身姿绰约,像极了一幅完美的水墨画。一群见多识广的黄牛漫不经心地抬眼瞟了一眼这群旅者,浅滩上,灰鹤、白琵鹭、翘鼻麻鸭、绿翅鸭仍在悠闲觅食,没有迁徙迹象。

拆完矮围那年迎回4000多只小天鹅

五年前,横岭湖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人们围湖捕鱼,与水争利。无节制的捕捞与狩猎一度让这里杂乱不堪。

而今,八百里洞庭重现浩浩汤汤、郁郁青青,重迎百鸟争喧的壮观与奇妙。

横岭湖华丽转身背后,是当地的铁腕治理。2018年,横岭湖花了半年时间,拆除大量矮围。旖旎的水乡风光,得以重现。

“拆完之后,那年冬天,我们就迎来了4000多只小天鹅。”夏玮是此事的亲历者,“候鸟是趋利避害的,环境好了,它们才会来。”

2021年2月,青山岛还迎来了一群“稀客”——11只头顶朋克“发型”,身披鳞纹“背心”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当时的报道里这样写道:“这是近20年来湘阴县首次监测到的中华秋沙鸭活体”。

“中华秋沙鸭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我还是20多年前捡到一只死的。”说到这里,夏玮略显激动。要知道,在那年之前,湘阴还是在2001年才发现一只中华秋沙鸭死体,人们将其制成标本陈列于东洞庭湖保护区。

今年2月下旬,喜讯再次传来——横岭湖第一次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秋沙鸭。

“是15只的一个集群,我们拿单筒望远镜反复确认了。”夏玮说,“在去年12月,我们还监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这都是之前没在横岭湖发现过的鸟类。”

自横岭湖生态环境日益向好以来,慕名而来观鸟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横岭湖严格控制观光人数,做到了保护区内没有生产经营活动。

“核心区、缓冲区基本上实现了无人类活动。”夏玮说。

人退一步,候鸟就更进一步。距离人500米的浅滩上,一群黑色的鸬鹚和一群白琵鹭一起站着,这个画面既有趣又和谐:黑色的鸬鹚呆呆地仰着头,比起白琵鹭来显得格外精神;白色的白琵鹭都把脖子藏在羽毛下,站着休息的它们硬生生把自己拗到了与鸬鹚同一个高度;在两群鸟之间,一只苍鹭伸着脖子站着,不知道是在观察水下待捕的食物,还是在聆听天上同类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