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19年湘阴县脱贫攻坚成效

来源: 湘阴县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1-06 15:17 浏览次数: 1

1、突出重点领域抓风险防控。一是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对2018—2020年脱贫攻坚入库项目开展集中清查,共清理项目225个,涉及资金8091.8万元。突出扶贫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坚决防止扶贫资金“睡大觉”“养懒汉”“跑冒滴漏”。二是加强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坚持一手抓信贷资金的作用发挥,一手抓逾期风险防控,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519笔19294.83万元,收回到期贷款3499笔15071.65万元,逾期小额信贷实现清零。三是加强光伏扶贫运维管理。全县27个村级电站保持正常运转,共发电286万千伏安,产生经济效益243万元。四是加强涉贫信访舆情处置。加强信访源头治理,提升信访问题办理质量,严防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问题发生,62件涉贫信访件已全部办结。

2、突出关键环节抓作风建设。一是问题整改出真招。对中央和省市交办、省常态化联点督查反馈、省精准扶贫数据平台反馈、市县督查反馈以及自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挂号销号制度,分月细化工作任务,逐月抓落实,整改“三保障”及安全饮水问题428个,实现问题全部清零。对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22个问题中3个个性问题按照时间节点整改到位,19个共性问题已整改并长期坚持。二是专项治理出硬招。配合县纪委做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季一专题”集中专项治理。开展常态化约谈,全年共约谈7个乡镇的党政主职、3个县直单位一把手、5名驻村干部。

3、突出防贫返贫抓机制健全。一是对象管理“精细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为红卡、黄卡、绿卡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扶贫政策优先向红卡、黄卡对象倾斜。协调驻村办和行业部门做深做实帮扶工作,落实落细扶贫政策。加强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今年新识别32户113人进入建档立卡贫困系统。严格执行贫困户脱贫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因脱贫质量不高导致返贫的情况发生。二是防贫机制“制度化”。县财政每年向县防贫救助基金注入100万元,并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资近400万元。定期梳理、监测是否因病、学、灾和意外事故导致经济困难的已脱贫户和边缘户,全县摸排出边缘户 146户474人、监测有风险的脱贫户130户382人。分医疗、教育、自然灾害、意外事故4种形式实施救助,1-10月,基金救助4类人员205.35万元。

4、突出统筹协调抓行业社会扶贫。一是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组织对全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行三次排查核实,督促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基本医疗、饮水安全等落实到位。教育扶贫建档立卡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落实春季“雨露计划”975人146.25万元,选派98人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危房改造,坚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应改尽改,1610户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易地搬迁完工率、搬迁率均达100%,除12户一类兜底户外,今年全部脱贫。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全面实施,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率、大病定点医院救治率分别达到100%、92.68%,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88.21%。建制村卫生室“空白村”和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饮水安全5682户18546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接通了自来水,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进一步提高。二是其他工作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全县所有贫困群众与40家种养企业签订产业发展协议,以入股分红模式新对接10923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消费扶贫打通了线上销售、线下对接、展会销售“三条通道”,目前全县160多个工会组织与贫困户建立产销关系,49个机关单位食堂与贫困户签订长期产销合同,帮助3000多户贫困户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就业扶贫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52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67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43人,交通补贴1112人32万元。特别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每个村就地就近解决3-4个贫困人口公益性就业岗位。兜底保障按照“符合条件、互相纳入”要求,将3330户8457名农村低保对象、871名农村特困人员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320元/月,救助水平提高至人均202元/月。社会扶贫广泛动员各类社会团体和群团组织参与“户帮户亲帮亲,互助帮扶奔小康”活动,累计注册爱心人士55653人,物品对接13340次,帮扶物品7812件,帮扶服务20517次,捐赠金额126.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