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故里 | 名窑
来源:湘阴县政府   2023-10-18 08:18
浏览量:1 | | | |


岳州窑

岳州窑之名,源自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曰:“碗,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青,青则益茶”。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从茶器的宜茶性来看,岳州与越不分伯仲由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因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故岳州窑。

史书中并未确切记载岳州窑的具体地址,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文物部门在寻找岳州窑窑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在湘阴县湘江两岸发现从东汉时期到宋时期的古窑址,这与民间传说“未有湘阴先有窑”相符,由此推断,岳州窑,即湘阴窑,主要集中于湘阴境内。

2019年10月7日,岳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包括青竹寺窑址、百梅窑窑址、于家咀窑址、马王窑址、岳州窑址五个遗址区

 



百梅窑窑址


百梅窑窑址位于湘阴县樟树镇百梅村马草坡,1983年偶然发现。1986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对百梅村一带进行了重点普查,发现了朱家口子和马草坡两处窑址。1987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研究员专程到湘阴对百梅窑址进行了调查,认为这是一处南方地区较为典型且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窑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他的建议和主持下,1988年底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与湘阴县博物馆联合对窑址进行了一次科学发掘。

窑址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处地方:第一处为亲爱村朱家口子,属宋代窑址,窑址表面为竹林和旱地覆盖;第二处在白梅村马草坡路口西侧,从剖面可以看出文化层有二米多,上部为宋代窑址的零星堆积,下部则属东汉时期窑址堆积,窑址表层为旱地;第三处位于马草坡西面约百余米的窑堆岭,该窑址堆积多暴露在外,十分明显,堆积物厚且多,几乎遍布整个小山丘,故当地人称之为窑堆岭,岭上覆盖均为树木和杂草,这是一处规模大,且十分典型的南方宋代窑址。

百梅窑窑址属于东汉和宋代两个时代的遗址,遗址剖面有明显文化层,具有时空跨越长,分布点多,堆积厚等特点,是研究东汉和宋代陶瓷史极为重要的瓷资料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竹寺窑址


青竹寺窑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窑址堆积部分河水长年累月冲刷,河滩上大量的红烧土和青瓷、陶片的堆积暴露在外,在河岸剖面也可见陶、瓷片堆积。1988年11月省考古所由周世荣研究员与湘阴县博物馆联合对窑址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在沿河边已暴露的地方进行,共开探方8个,分南北两个区,北部在靠岸边挖三个5×5探方,发掘面积100平方米。在T1的第二层,地层中出土一块细方格纹灰陶片上刻有“汉安二年×月廿五日”的残片,从而确定了该窑址的绝对年代在东汉汉安二年(143)。

青竹寺窑址作为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青瓷窑址,是属于已发现的较早青瓷窑址。其烧造的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器形有碗、釜、盆、罐、壶、盘、瓶、酒枢等,其中罐的数量极高,并以折肩罐为其特征,另外还有一些小工艺品,如蛙、鸟以及网坠等。器物胎质为灰白色,质地坚硬,釉色以表釉为主,开小片,釉色光洁如玉,青翠透明,另有少量黄褐釉。纹饰主要为粗、细方格纹,釉下刻划水波纹、弦纹、蕉叶纹、几何纹等,窑具为圆饼形和圆形器托两种。该窑址是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早期青瓷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资料,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于家咀窑址

  

  于家咀窑址为岳州窑东晋遗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南泉社区瓦窑湾,处于洋沙湖与湘江交汇处,现今窑址所在为一处鱼塘。2015年调查时发现4条斜坡龙窑,窑炉周围仍保留有较多的窑业堆积,产品有鸡首壶、盏、盘口壶、罐等,采用齿状支钉间隔,未发现匣钵装烧具。窑址分布边界西至洋沙湖大道,南与西南至塘边小路,北至石沙线,分布面积约2.76万平方米。201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王墈窑址


岳州窑南朝至隋代窑址,位于湘阴县文星街道马王墈, 1997年文星街道马王墈宿舍改建时发现并进行考古发掘,主要收获有四个方面:第一,揭露出一座隋代砖砌龙窑,长18米,宽2米,坡度约为20,窑床内布满匣钵25排。在隋代龙窑旁边一座南朝时期的龙窑。第二,在约6米深的文化层出土了大量青瓷器物和匣钵,其中相对完整的700多件,可修复的数千件,较多的有碗、盅、洗、杯、高足盘、四系罐、檐口坛、多足砚、莲花尊等。釉色以豆青,虾青为主,釉色晶莹光洁,纹饰有划纹。第三,在窑址废弃堆积中出土了粘附东晋器物的匣钵,由此把中国匣钵的出现追溯至东晋使用匣钵装烧法,其作用在于防止制品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了污染,不至粘结,并使制品受热均匀,不仅提高了成品率,而且使釉色光洁精美,这是陶瓷史上的一次里程碑性的技术革命,是岳州窑在青瓷发展中的最大贡献。第四,出土了南朝“太官”瓷碗,带类似铭文的青瓷碗仅发现于马王墈窑址和南京六朝都城遗址中,表明岳州窑曾为南朝都城建康烧制“贡瓷”。窑址分布边界大体为现岳州窑遗址博物馆的围墙范围之内,分布面积约700平方米201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岳州窑


岳州窑位于湘阴县岭北镇窑头山一带,是目前在湘阴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岳州窑唐代窑址。烧制的产品有青瓷碗、盘、壶、坛、罐等。1937年起,曾多次在河床岸边发现青瓷碗、壶等瓷器。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将唐代岳州窑瓷器和越窑青瓷相提并论,给予了岳州窑很高的评价,窑头山发现的唐代窑业遗存可能就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唐代岳州窑。窑址保存状况一般,局部因湘江冲刷或建设船厂受到破坏,分为中窑和下窑两处,中窑分布面积约0.7万平方米,下窑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分布面积约1.9万平方米。1972年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